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1/6/10
1. 名稱:能高越嶺 舊道
2. 時間:2021-01-31~02-02
3. 地點:能高越嶺、奇萊溪 柴田山一帶
4. 目的:考古
5. 成員: 小智、阿豪、Kai、阿仲(領)
6. 男女比: 4:0
7.參考記錄
2010.8嘟嘟不行O羅肥全記錄
2010/11/6能高越嶺古道東段(聯帶山道路)柴田山 賴兄
4. MIT 影片 646-649集
預計行程
D0 (六) 17:00 埔里-> 6660or6661公車到溫泉路 ->1900屯原登山口 睡
D1 (日) 0400出發->0900 天池山莊 -> 1100 天池-> 1130 南峰下營地取玩水出發-> 1230 奇萊裡山 轉折點-> 1500過主稜-> 1700 賴兄營地C1
D2 (一) 0630 C1出發-> 0900 柴田山-> 1600朝日駐在所C2
D3 (二) 0630 C2出發-> 0930 能高東段公路->1400出銅門
實際行程:
D0 (六) 1735 埔里集合-> 1825 6660公車-> 1919 麗盧山莊站-> 1933出發往屯原 -> 2014 雲天宮 -> 2100屯原登山口 睡
D1 (日) 0350出發-> 0537 雲海保線所 ->0925 山莊與天池的叉路口 -> 1030 天池-> 1111 南峰叉路 -> 1210 南峰下營地取完水出發-> 1349 奇萊裡山 開始轉折下切-> 1620過主稜-> 1640 主稜旁營地C1
D2 (一) 0645 C1出發-> 0938 賴兄營地 -> 1136 柴田山登山口 -> 1154 柴田山-> 1244 出發往朝日-> 1605 到達2200附近的東南小稜線-> 1640朝日駐在所C2
D3 (二) 0800 C2出發-> 0927小圓山頭-> 1220 到能高台電道路 -> 1342 天長隧道西口-> 1400 天長隧道東口-> 1550 銅門鄉野鐵店 ->1622 花蓮火車站後站附近
上山: 小燕子(春來名宿) 與6660公車 下山: 陳先生 0928135696
D0 1/30(六) 天氣多雲,人員狀況佳~
預計行程:
17:00 埔里-> 6660or6661公車到溫泉路 ->1900屯原登山口 睡
實際行程:
1735 埔里集合-> 1825 6660公車-> 1919 麗盧山莊站-> 1933出發往屯原 -> 2014 雲天宮 -> 2100屯原登山口 睡
1825 埔里總站6660出發
1919 麗盧山莊站牌下車,旁邊就是可以搭包車到屯原登山口的春陽麗來會館
1933 司機來了出發往屯原
2014 雲天宮,有插座,有電燈,有垃圾桶,和廁所! 2100 睡
D1 1/31 (日) 天氣多雲,人員狀況普通~ 有點累
預計行程:
0400出發->0900 天池山莊 -> 1100 天池-> 1130 南峰下營地取玩水出發-> 1230 奇萊裡山 轉折點-> 1500過主稜-> 1700 賴兄營地C1
實際行程:
0350出發-> 0537 雲海保線所 ->0925 山莊與天池的叉路口 -> 1030 天池-> 1111 南峰叉路 -> 1210 南峰下營地取完水出發-> 1349 奇萊裡山 開始轉折下切-> 1620過主稜-> 1640 主稜旁營地C1
0300起床,收東西吃早餐
0350出發
0410 登山口 脫外套
--之後會有檢查人員的遮雨棚,目前太早沒人,我們快速通過。遮雨棚累有一排排長椅,應該是可以上無痕山林課的雨棚小教室。後面有個貨櫃屋據說是檢查人員之後會住的地方--
0415出發
--阿仲拉肚子,拉完就沒事了--
0537 雲海保線所,休,冷爆
0548 出發
0655 休息 8K
0710 出發
0816 休息 11.5k
0850 出發
0925 山莊與天池的叉路口,休息
0937 出發
1030 天池,再休息~
1051 出發
1111 南峰叉路,下去取水
南峰營地的溪水或水漥都是乾的,要再往下游走2分鐘才有水源(有流動和池),水源表層結冰,打破之。然後有人在南峰下營地水源下游10公尺大便,超恐怖,但我們還是要取更下游的水源才行。還好喝了都沒事。
1145 取完水,回到南峰叉路吃午餐休息
1210出發往裡山
--一開始有上坡,有點累!之後開始腰繞路,應該就是能高越舊道的範圍了,不知為何比起幾年前走奇萊連峰時,此傳統路段的植物長得更高更密了,有點難走。
1310 裡山下道路,會先進個森林,但不是聯帶那條稜的森林,要再往北走一點
--路上有雪和結冰,但踏一踏都可過去
1316出森林,小休,本來以為要下切了,發現不是XD
1325出發
1349進入聯帶稜線森林,開始下切不是立品二人組紀錄所提的第二溪溝,是再南一點的溪溝(應該稱作是第1.5溪溝),然後往北切到第二溪溝,很難走XDD
---為甚麼不在傳統路上走到第二溪溝再下切呢。因為懶惰,傳統路有個落差要爬,拉繩很累,不想走,沒有特別原因~~
1410切到第二溪溝,痾再往北切一下
1420 走到一個第三溪溝,再北邊一點的稜線就是 聯帶最北的那個稜線。決定往下沿著溪溝下切
1425 溪溝小平台休,痾痾 領隊以為現在走的溪溝是第二溪溝,但此時發現不是!! 在考慮要不要直接走稜線下到接主稜位子。經討論後,還是繼續沿著現在這個第三溝,下切,應可跟第二溪溝相接。
--溪溝都是雪!!!還好都還可以走,不難---
雪爆!
1441 休息後出發
-- 之後大致就是 一直看立品二人組的航跡走--
1500 看到第二溪溝了,真的跟我們現在走的第三溪溝匯流。之後看著航跡,往南看覺得應該是可以接到南邊的稜線了,離開溪溝上切旁小稜,箭竹很多,但路徑佳,還算好走
1509 到達斷稜,依照立品的紀錄往南切下。雖然一路上基本上都沒有路跡,但抓著航跡走,就走到了第一溪溝~~ 後來走到大溪溝才領悟,原來立品和賴兄紀錄的瀑頂,就是在第一溪溝,不是在大溪溝! 所以下切到第一溪溝後過小瀑頂(無水),往南上切到箭竹的坡上(痾痾應該不算稜線,就是可以直接下到大溪溝的坡,也不緩。)坡箭竹密,但鑽來鑽去還算能走,不會有要架繩確保的地方,也看到大溪溝了,朝著大溪溝旁的大樹為目標,下切到大溪溝。
1550 到了大溪溝,無水,休息,沒看到立品的布條
1600 出發,準備找路上切主稜
1606 沿大溪溝往南走,找上切點,走一走發現柯藝布條大叫! 然後就沿著布條走上去,柯藝有點硬幹上去主稜XD,但不難走
1620 接主稜,箭竹密度比剛剛稀疏一點
1640 大家都上來後 在接主稜的東北方不遠處有個4人帳營地
1850 晚餐
2110 睡
D2 2/1 (一) 天氣晴,人員狀況一開始良好,但後面被大崩壁弄得有點累
預計行程:
0630 C1出發-> 0900 柴田山-> 1600朝日駐在所C2
實際行程:
0645 C1出發-> 0938 賴兄營地 -> 1136 柴田山登山口 -> 1154 柴田山-> 1244 出發往朝日-> 1605 到達2200附近的東南小稜線-> 1640朝日駐在所C2
0520 起床 早餐
0600 收
0645 出發,沿著稜線上好走的路走過去~
0709 接到從山上下來的古道,路寬約有2-3公尺,有明顯人為整地後的痕跡,歐耶,就是往正確方向切過去就可以接到古道~
0726 看看完古道,拍個照,揮別昨日辛苦 出發,之後大致都沿著古道走,偶爾會出現砍痕。發現的古道處 合照~↑
0731 浮築橋(此行大約有三座可辨認的浮築橋),酷爆,拍照囉。應該是航跡的第一個浮築橋。
0745 拍完照出發
中間有小斷 翻個草叢 還是可接上腰繞古道。古道沿東南向稜腰繞,沒有沿著柴田山航跡切上稜線,因此楊南郡的書上路線有點怪怪的…
0806 古道北轉,沿東北向稜腰繞
0817 浮築橋 有弧度 轉東南(航跡的第二個浮築橋)。北方可看到雄偉的卡羅樓山和奇萊主山稜線,觀賞並拍照。
0829 出發 古道向東南腰繞緩緩向下。航跡雖然走稜線,但我們就一直沿著古道走,是腰繞路,古道幾段沿著岩壁開鑿,頗壯觀。
0831小崩,過得去
0840古道在海拔約2740寬稜線由東南轉東北處,依據日本陸地測量部《臺灣花蓮港埔里間の水準測量に就て》資料,提到聯帶山駐在所海拔為2765M。又根據1917年臺灣日日新報宮本生所記錄之《橫斷道路步計(六)》,提到聯帶山駐在所位於斷崖路段的下方,我們推測聯帶駐在所可能在此轉稜處附近,便開始輕裝在稜線上找連帶駐在所,可惜上下找了20米都無所獲。下山後研究日本紀錄發現聯帶山駐在所似乎位於從稜線上越領點向東進入森林後一日里之地方,尚待找尋,至於有沒有楊南郡老師書中提到的「森中駐在所」存在?在找尋日本資料以及實際到訪後,其實我們滿存疑的…
0910 回古道休息 有網路! 大家網咖中
0920 出發
---中間古道有斷掉,我們一樣腰繞,中間有看到林務局的”日本”噴漆 和牌子與紅鐵棒--
0927 高度不變的腰繞,順利接回古道
0938 賴兄營地位子,但沒看到明顯營地痕跡
0958 餓了 休一下
1015 出發
古道上大倒木 從上鑚過 並再下接回古道
1048崩塌 有2個大橫倒木和一個立在上面的石頭。這崩塌要小心過 抓點只有草 步基也不大,我們往下切一點過完崩壁,然後古道會跑到上面,可以從過完崩後的平台的上面點看到分叉二葉松,往那個二葉松方向上切回古道,也有柯藝布條
---直接橫切過崩可能可以直接接回古道,但我們沒試---
1105全員切回古道 有柯藝布條 休息
1112出發,沿著古道走
1136 柴田山登山口,旁邊也有獵人的東西,但好像有段時間沒來了,往柴田山有很多柯藝布條。
1138先輕裝沿著布條上柴田
1154 柴田山,三角點周圍護石都還在,但是沒展望,網咖中
1206 開始啟程回登山口
1218 回到放背包古道處午餐
1244 出發往朝日
---之後很順順利利的沿著古道走,雖然路上幾乎沒有路條了,但是路況十分良好
完美的古道
1305 崩塌,感覺古道崩掉了,但崩的應該有點久,上面都長滿了一叢叢草堆(就是爬山那個很常看到好抓好採的草堆)。 大致走能走的路,高度盡量不變。
---1305崩塌跟1319崩塌應該是一整片---
1319 古道在柴田山稜尾遇上寬約20米的陽光崩塌亂石區,下山後發現此崩壁是可以在衛星雲圖上看到的。一開始在古道高度的崩壁來側的大岩石看了看,覺得往下低繞緩處是可以過崩壁,至少不會摔死,所以計畫從下低繞過崩壁接芒草堆,進入森林後上切回古道。於是我們慢慢地過崩壁。
---低繞過崩壁對岸有個獨立樹木可以做參考點,有疊石布條(可惜後來是錯的!)---
陽光崩塌
1400全員過崩壁 休
好了,我們發現低繞過崩壁進入森林,不可行,因為這森林超陡! 上下左右切都只剩岩石,接不回更上面的平坦區。找了大概1小時,都找不到上切的路。就在心靈憔悴之時,小智決定要沿著崩壁邊邊上切,看看行不行。走走看後,發現是可行的,雖然恐怖,但跟森林的岩石峭壁比的話,至少還可以走
1510 很白癡的,我們沿著崩壁走上切,回到了我們來時那一側看崩壁的大岩石。等於是崩壁過了2次。 其實從大岩石直接往上切,還有一點獸徑可跟,但還是很陡,要慢慢走,也沒地方可以架繩,天氣差的話應該滿困難的
1525過崩壁 到大岩石上面一點的森林 平坦!!
---剛剛低繞過崩壁的疊石布條就是錯的路!!QQQQ----
成功上切後往下拍來時路(從左邊下面那個樹後大石頭那邊爬上來)
1549 上下找找接回古道~
---但之後古道又完全消失,我們持續腰繞往2200等高線往東南走向的小稜前進---
1605 到達2200附近的東南小稜線,不錯平坦,根據前述的日本資料,朝日駐在所位於2209M,推測駐在所位於此緩坡區,開始開心地往北往南尋找駐在所,但一開始一無所獲! 此時高度大致在2240m
1640 之後決定沿著東南稜往下走,耶,發現朝日!高度真的就大概在2209m!
--往南走一分鐘有小水源、MIT有拍攝的小古蹟都不難找到---
1800 晚餐
1930 紅豆湯
2201睡
D3 2/2 (二) 天氣晴,下午山上開始雲霧繚繞,但那時我們已在奇萊台電道路上,人員狀況良好,但下切到台電道還是累
預計行程:
0630 C2出發-> 0930 能高東段公路->1400出銅門
實際行程:
0800 C2出發-> 0927小圓山頭-> 1220 到能高台電道路 -> 1342 天長隧道西口-> 1400 天長隧道東口-> 1550 銅門鄉野鐵店 ->1622 花蓮火車站後站附近
0530起床,開始逛駐在所順便考古,駐在所平台大約長有30米,寬約20米,面向山下的駁坎旁有MIT麥哥找到的里程碑,小小的很可愛。背後靠山那側有一層駁坎牆,不高大約1米而已,附近有礙子跟酒瓶。靠山那側往北有幾顆大樹,旁邊都有很多瓷器跟酒瓶,以及散落一地的建物木材(上面有卡榫)。我們再往水源處看看垮掉的木橋後(上面釘子還在),拍照打包離開。
0800出發下山 一開始沿古道走,但此路段植物茂密且是緩坡,古道不太好跟。
0814開始下切,計畫往東北斜切後再往東切到天長橋附近的稜線。
0826發現又接上古道
0829海拔約2100處,離開古道往東下切,植物很多但還算好走
0857海拔約1900寬稜處休息
0907出發
遇一花蓮林務局特遣隊布條
0917 小獵寮↓
0927小圓山頭,有林務局樣區調查點,幾棵樹也都有釘牌子 休息
0937出發
1033 1600m 休息
1045出發,貌似有路徑,沒有!亂切 自己找地方下
1140休息
1147出發,變平了。 很成功的,沒有動用到扁帶~
1210看到台電道路! 但落差10m 下不去,都岩壁。然後東找找西找找,找到小溪溝破口,要摔死似的下切成功!!
1220 到道路!!!! 根本沒有路~~~~~~!!!!!(看MIT結尾就知道)
1231 往天長橋,不吃午餐,直接衝!
---中間大概有3處崩塌要小心走,有前人綁的繩子可以抓
1342 天長隧道西口
1400 天長隧道東口 ,準時赴約~~! 陳司機也在等我們~
1414 上車出發
1550 銅門鄉野鐵店,小刀賣完!QQQ
1622 花蓮火車站後站附近的飄香牛排吃,爽耶~!
之後大家都坐火車回家~
森中駐在所應該是不在能高越這邊,應該是誤植了
https://leonsway.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_27.html?m=1
聯帶山駐在所找了兩次都沒找到,實在不知道在哪 🤧